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探访正在进行冬奥改造工程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时从现场获悉,场馆将在年底前具备举办冰上赛事的功能。11月-12月,北京国资公司及所属企业还将通过在“冰立方”举办国际冰壶赛事“首秀”,对冰上功能进行全面检验。此外,南广场地下“冰上运动中心”也在火热施工中,拥有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和四条45米×5米标准冰壶赛道,明年2月建成达到使用条件。
5道工序
“水立方”变“冰立方”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正通过冰壶场地改造和新建“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从“水立方”向“冰立方”变身。据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介绍,冬奥周期里,场馆的比赛大厅将新增冰壶场地功能,满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赛事需求。此外,“冰立方”的另一部分——冰上运动中心,正在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下火热建设中,冬奥会期间供观赛人群体验冰壶运动,并永久服务于推广冰壶运动和群众冰上健身。
走进“水立方”比赛大厅可以看到,场馆内原本的泳池已放空了池水。施工人员正在搭建用于场地功能转换的冰面支撑结构,这里同时正在改造的还有比赛大厅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系统。这里,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赛事的比赛场地。
“水立方”将如何变身“冰立方”呢?负责该工程的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侯本才介绍说,主要是通过可转换结构与制冰系统的拆装实现“水”、“冰”功能转换:“转换过程大致分为5道工序,即放空池水、搭设钢架和支撑结构、铺保温层和防水层、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以及制作冰面。”据悉,完成转换的比赛大厅将成为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7月底场馆将完成比赛大厅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场馆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并完成大厅FOP区搭建,确保场馆在年底前具备举办冰上赛事的功能。根据计划,场馆永久设施改造任务将于2020年7月完成。今年的11月-12月,北京国资公司及所属企业还将通过在“冰立方”举办国际冰壶赛事“首秀”对冰上功能进行检验。
不受空调干扰
赛区温度始终-4℃
改造后的国家游泳中心不仅功能增加,更将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升级,增加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夏季开启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变化,确保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1.5米处温度始终保持在10℃。
比赛区域更是不受空调气流干扰,在任何一种湿负荷条件下(满场、雨雪天)露点温度保持在-4℃的苛刻要求。而看台观众区温度16℃-18℃,在满足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的同时,为观众区提供舒适的环境。
改造后的国家游泳中心还将实现智慧管理。场馆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场馆温度、湿度、PM2.5、CO2等数据,在有系统报警时,手机会收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发送的报警信息。同时报警区域的照明、送风或排风设备将自动打开,在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视频监控画面将自动弹出到监控屏幕上,同时向相关人员发出手机报警信息。
新增冰上运动中心
明年2月建成
除了改造,“水”、“冰”功能转换中还有一个新增的场馆——冰上运动中心。冰上运动中心是国家游泳中心在2022冬奥周期来临之际新增的场馆设施,由北京国资公司投资建设,全部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面以下。据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说,冰上运动中心将在9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明年2月建成达到使用条件,每年可接待超过10万名冰上运动爱好者。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整体运营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括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和四条45米×5米标准冰壶赛道。
冰上运动中心项目在地面设置三个“水滴”构筑物,既是建筑出入口,又可实现冰上运动中心的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建筑物屋顶设有直径为13米的大采光井及导光管,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源引入地下,每年节约用电 26000度,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10年的用电量。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与国家游泳中心主场馆中建设有地下通道,方便游客往返于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