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赌船710-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

解读阐释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吴瀚飞
  • 2022-11-21
  • 来源:共产党员网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准确判断我国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极端重要性。

  (一)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资源作为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系列成果都取决于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据统计,我国2021年研发人员的总量是2012年的1.7倍,居世界首位。实践充分证明,广大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人才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必须更加重视人才,更多地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以更好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是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也必然是具有人才竞争优势的国家。当今世界,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各国竞相将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必须切实提高对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决定性作用的认识,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努力培养引进使用更多优秀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以进一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全面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的丰富内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强国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远战略思维、宏阔全球视野、强烈历史担当,把人才强国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体系的鲜明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纲”和“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

  (二)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突出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阐明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坐标。“四个面向”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聚焦新时代重点用才领域,明确了广大人才科研报国的方向。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是基础、用好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确保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五)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为释放我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基础条件。改革出动力、改革增活力,最终也要靠改革构筑我国人才制度优势。必须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六)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中宏阔的人才视野和战略眼光。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明确了营造良好环境的着力点。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把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作为重要前提,助推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八)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为广大人才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弘扬科学家精神,才能激励各类人才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

  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国际人才竞争新态势,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集中论述,并作出专题部署。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人才强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人才“保驾护航”,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二)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要紧扣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人才集聚和重大战略实施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做到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集聚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事业急需紧缺什么人才、就优先集聚什么人才。要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加快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把解决“燃眉之急”和满足长远所需统筹起来,不断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坚持全球视野,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为我所用,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激发活力为核心,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充分发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作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准确判断我国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极端重要性。

  (一)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资源作为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系列成果都取决于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据统计,我国2021年研发人员的总量是2012年的1.7倍,居世界首位。实践充分证明,广大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人才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必须更加重视人才,更多地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以更好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是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也必然是具有人才竞争优势的国家。当今世界,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各国竞相将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必须切实提高对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决定性作用的认识,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努力培养引进使用更多优秀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以进一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全面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的丰富内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强国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远战略思维、宏阔全球视野、强烈历史担当,把人才强国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体系的鲜明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纲”和“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

  (二)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突出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阐明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坐标。“四个面向”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聚焦新时代重点用才领域,明确了广大人才科研报国的方向。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是基础、用好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确保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五)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为释放我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基础条件。改革出动力、改革增活力,最终也要靠改革构筑我国人才制度优势。必须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六)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中宏阔的人才视野和战略眼光。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明确了营造良好环境的着力点。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把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作为重要前提,助推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作用。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八)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为广大人才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弘扬科学家精神,才能激励各类人才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

  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国际人才竞争新态势,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集中论述,并作出专题部署。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人才强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人才“保驾护航”,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二)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要紧扣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人才集聚和重大战略实施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做到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集聚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事业急需紧缺什么人才、就优先集聚什么人才。要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加快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把解决“燃眉之急”和满足长远所需统筹起来,不断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坚持全球视野,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为我所用,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激发活力为核心,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充分发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作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