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赌船710-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地球一小时” 鸟巢等三大奥运场馆熄灯
2023-03-27
分享:

3月25日20:30,202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启,当晚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一片静谧。作为“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场馆群,北京国资公司旗下三大场馆“鸟巢”“水立方”“冰丝带”同时熄灭场馆灯光,共同传递节能减排的理念,呼吁全社会关注保护地球家园、携手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一直以来,大型体育场馆的节能降耗举措和可持续利用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北京国资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奥运场馆建设改造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坚持注重实用、保护生态,坚持节约的原则,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新场馆履行绿色新使命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竞赛场馆,从建设之初就备受关注。在整个规划建设阶段,北京国资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聚合各方力量,秉承“绿色办奥”理念,综合考虑冬奥赛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长期运行低能耗要求,在项目规划、施工设计、科技亮点、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为世界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

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国家速滑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建设过程采用了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国家速滑馆采用了最先进、环保、高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此项制冰技术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近1.2万平方米的“冰丝带”全冰面碳排放趋近于零,相比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每年碳排放减少2.5万吨,超过种植120万棵树所实现的碳减排量。同时,冰场制冷所产生的余热经过回收转化再利用,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相当于北京6000余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国家速滑馆还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节能融入场馆设计的每处细节中:场馆使用的建材均由再生建筑材料制成,节约用料和缩减碳排放量80%;采用高效率空气源热泵作为观众集散大厅冬季地板采暖和夏季地板供冷的冷热源,每年预计可实现160吨二氧化碳减排;馆在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能力约为330kW;电动浇冰车相较于常规的液化石油气浇冰车可节能约75%,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国家速滑馆采用BIM技术,建立场馆能源监控系统和环境大数据库,通过制冰、水电、暖通、照明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场馆能耗最优化,及时准确的环境监测,保持场馆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技术成果的系统应用和可循环材料再利用,使“冰丝带”成为真正的绿色低碳智慧场馆。

老场馆焕新展现新形象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周期中,北京国资公司统筹“鸟巢”“水立方”在原有场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实现现有场馆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减少了新建场馆所产生的碳排放。

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建设期就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可再生地热能源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场馆的能耗,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冬奥改造中,国家体育场用高标准LED灯具替换原有传统已衰减光源,并对屋顶PTFE膜、立面钢架等部位的亮度、均匀度和眩光点进行提升,改造后可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达到30%的节能效果。“鸟巢”的空调系统改造则采取“旧机替换+负荷分区+多类型设备匹配”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了场馆内多区域、多设备、多场景的不同使用需求,实现了高效节能。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水立方”的改造过程中,北京国资公司坚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申冬奥理念,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场馆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克服多项技术难点,于2020年11月完成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改造工程,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冰立方”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凭借这套可拆卸的制冰体系,“水立方”同时拥有了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制冰设备和冰层拆除后,冰场即可还原为泳池。在北京冬奥会上,北京国资公司的这一创举受到广泛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称赞“冰立方”是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三场馆续写可持续利用“中国经验”

一直以来,北京国资公司积极推动奥运场馆赛后可持续运营,旗下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夏奥会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不仅实现了盈亏平衡,还在破解特大型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上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

进入后冬奥时期,北京国资公司根据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好后冬奥文章”的总体部署,统筹三大场馆迅速转入赛后运营模式,以国际水准的硬件设施、冬奥标准的运行机制、智慧场馆的升级体验,让首都市民共享冬奥荣光。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于一体的冬奥场馆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冬奥后开放至今,三大场馆已累计接待近百万人次,巩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冬奥成果。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经过全面提升改造后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开启智慧化服务的新篇章,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出“双奥”主题旅游精品体验线路,并增设文化体验、运动健身、亲子娱乐项目。此外,“鸟巢”秉持环保、创新、时尚、实用理念,将冬奥座椅套再次开发利用,首批三款“文创包”在第二届“京潮·京品”朝阳礼物征选活动中登榜“朝阳礼物”,并荣获“最具科技创意奖”,深受消费者欢迎。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世界上唯一可同时举办夏季、冬季赛事项目的奥运场馆,在冬奥赛后迅速开启“水冰双驱”的运营模式,主场馆比赛大厅恢复水上项目运营,南广场“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开展滑冰、冰壶等冰上运营项目,举办首届“冰立方冰迷欢享季”活动,让双奥遗产在大众共享中持续创造价值。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结合场馆特色,聚焦游客服务和体验提升,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感受冬奥精神、重温冬奥场景、体验“最快的冰”。打造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等精品速度滑冰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冰上培训服务,持续大力推广普及滑冰运动,充分利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保护地球不止“一小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北京国资公司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企业发展,进一步探索奥运场馆绿色发展新路径,为守护首都的绿水蓝天贡献国企力量。

Baidu
sogou